米乐m6郭师傅跟我说这话的时候,他正开着他买来的二手带我疾驰在内环高架上,米乐m6我看了一眼手机显示的温度:42°,再往下看了看体感温度:53°,身体不由自主地往空调口又凑了凑。
郭师傅口中那些不开空调的司机倒也不是真的要与乘客一同蒸桑拿,他们大多会在后座“贴心”地贴上一张纸条:空调很好,要加钱。
稍微狡猾一点的,会先关上空调,如果刚好碰上一个社恐,那这单就赚到了。如果乘客上车后要求开,那就配合。
郭师傅给我算了笔账,以他开的为例,开空调比不开空调每百公里大约要多1.8-2个油,换算下来,最多能多到接近18-20块钱,只按每天300公里的平均值算,一天跑下来的成本都要多个50-60块钱,一个月就是一千五左右。
也许大部分网约车并没有这么贵,但空调对油耗的增幅基本在15%~26%之间没跑,所以无论你怎么算,一个月五六百块钱的空调费是铁定要出的。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于电池都有一定的影响,米乐m6我们去年冬季续航测试下来,很多车的续航都需要打个五六折的水平,郭师傅说有开电车的同行从一天一充变成了一天两充,排队充电的时间也是白花花的银子。
他们也找出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里的明确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提供经营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运营服务标准,不得途中甩客或者故意绕道行驶,不得违规收费等。
今年3月份起施行的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则明确将网约车的运营服务纳入规范适用范围。其中要求驾驶员“应根据乘客意愿升降车窗玻璃、使用音响、视频和空调等相关服务设备”。
平台只是在协约里规定了“如果乘客有要求,司机要配合打开空调”或者“开空调不允许收费”,但是并没有在打车费当中做出明确的标记,告知乘客哪一部分钱是属于空调费的,也没有针对司机的空调费用进行一个公开透明的补贴。
平台每一单抽了钱,拍拍走人,留下乘客和司机对峙,作为服务的中介平台,显然没有履行他们的责任。
新华社此前就曾报道,“一些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能达到25%甚至更高,而司机和乘客对每一单的抽成比例、计算方式却毫不知情。”
而在运营的高成本之下,米乐m6如何给司机一个可持续的营收空间,而不是通过压榨乘客的利益或者损害自己的身体来节省成本,是每一个平台必须思考的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